親切小品 感動人心 《台風星光影展》觀影初報告


@張錦滿 - 2010/10/04

有11部台灣新電影趁《台風星光影展》在香港德褔和康怡兩家戲院放映,不知道有多少影迷留意到這項由私人發行公司所辦的文化活動?今回放映的作品並非官方選擇,而是發行人看到感動才挑選來香港上映的。想看好電影的人,不妨留意。台灣電影曾經一度絕跡香港,近年只有香港國際電影節和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會間中放映幾部而已。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有趣的是,儘管香港發行公司和商業戲院抗拒台灣電影,然而香港卻出現一群影迷支持台灣電影,他們便是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和百老匯電影中心培養出來的。不要以為小眾力量薄弱,其實他們已經發揮力量。君不見今天香港很多大製作或主流電影,都會找桂綸鎂、劉若英等台灣男女演員出鏡,便可知道他們其實有不可忽視的號召力。該些新臉孔便是從過去幾年的台灣電影中出來的,主流傳媒以為他們只出現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和百老匯電影中心的小圈子裡,沒有影響力。主流傳媒都錯了,小眾電影的導演和演員往往在大家不知不覺間跑了出來,出現在主流電影裡。

在這個《台風星光影展》中,至今我看了《父後七日》、《一閃一閃亮晶晶》、《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等三部,不單只都是佳作,更是看到感動。那種感動不是肉麻、煽情、催淚的,而是極難得的高品味。環顧海峽兩岸三地,高品味而感人的文藝作品很難才碰到。

《父後七日》的編導劉梓潔(1980出生)原是《誠品好讀》編輯,她從台北回家鄉彰化辦父親的喪禮,為期七天,她把該七天的情況寫成書,獲文學獎,繼後得電影公司支持,得王育麟幫忙合拍成電影。喪禮往往是電影的禁忌題材,然而這部電影卻以台灣鄉鎮的風俗、長達七天的喪禮為內容。電影公司老闆擁抱這個不討好的題材,並非要倒錢落海,而是看到導演的真實感情,被感動了,所以才會支持開拍。

我看該部電影也受感動,看到案主把父親屍體躺在棺材放在家裡,擺放七日,在家裡設靈堂,讓親戚朋友鄉親父老地方首長來拜祭,同時由道士本做七天儀式。這部電影是作者(導演)的親身經歷,她先寫成書、後轉化為映象變成電影,難得傳達得相當完整,以畫面表達得傳神,而且高品味,並無令人看到不安、感覺肉麻、尷尬。案主(作者和導演)初時覺得這個七天喪禮有點抗拒,然而她逐漸轉變,投入進整個喪禮之中。編導劉梓潔最後完全投進七天的喪禮之中,是因為她與父親有深厚感情,她要七天時間才能好好宣洩她喪父之痛。

《父後七日》客觀表達出台灣鄉村喪禮的過程,而難得有個親切感人的事例來說明,看似不合時宜的民間風俗,其實有其意義,文化上、親情上。該部電影由導演自述對父親懷念,效果感人而高品味,確是佳作。

《一閃一閃亮晶晶》片名來自百多年來的英文兒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其實並非老土。該部拍攝台灣四個自閉症(autism)小孩和其家長的紀錄片,片中有採用該首兒歌,觀眾看到該些片段時,都會看到感動,那時候便會深明白,片名取得有理由,而且適當。以不幸少年為題材的電影,特別是紀錄片,易流於肉麻、煽情、感傷的情況,幸好這部紀錄片由高品味的林正盛導演。他憑《愛你愛我》一片獲得2002年德國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非同小可,不是甚麼勉勵性質的應酬小獎。這部紀錄不幸少年的電影,不訴苦、不傷情,簡單直接傳達四位案主家庭的情況,集中講四個家庭怎樣共同面對巨大的災難。

由於主要講對抗不幸命運的力量,這部電影便顯得光明、樂觀,甚至有時還會歡笑,令人振奮,相當高品味,感動力量強大。紀錄片由很多零碎片段組成,看的時候或許不察覺導演的功夫,到看完整部電影,想起這部電影分別在台灣各地、巴黎、洛杉磯等多個地方拍攝,經歷過多年時間,便會見到林正盛的毅力和功力。感動人心的電影並非偶然,而是製作人員花了極多心血才拍成的。去年香港出過一部紀錄片《音樂人生》,拍攝一位綱琴少年的成長,票房和口碑都很好,而這部《一閃一閃亮晶晶》,追縱四個自閉少年的成長,拍攝難度更大,而感人的程度也更強。換個角度說,這部電影教我們認識今天世界各地也會出現的自閉少年,亦已經是看這部紀錄片的重要理由。

2008年出品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上映過,到2010年底才能在香港正式上映,大家有機會補看這部又是相當難得的佳作。導演鈕承澤是童星出身,少年時候便演過侯孝賢的電影。他成長後,製作過偶像電視劇,相當受歡迎,但他不甘於製作那些迎合主流觀眾的電視作品,決心要拍攝能表達今天台北人生活感覺和心聲而又忠於自己的電影。

他這部電影相當有趣,開始時便開宗明儀說,要以「偽紀錄片」方式來拍攝自己製作一部電影的過程。由他申請得到台灣政府給予的電影輔助金開始,紀錄他與伙伴的創作過程和拍攝經過,另外,又交代他個人的私生活,與母親和女朋友的關係。鈕承澤演回他自己,正如他在片中說,他拍攝這部電影,是要坦白自己,把自己赤裸裸展示給大眾觀看。

古今中外很多導演拍攝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故事,像這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拍得那麼坦白、赤裸,挖得那麼深,卻比較少有。正因為鈕承澤拍得那麼坦白、深刻,而且有趣,這部「偽紀錄片」自傳電影便感人、具重量,成為少有的電華語片佳作。「香港國際電影節」當年挑選這部台灣電影放映有理由。

拍自傳式電影要勇氣,坦白自己的私生活,例如對母親的懷恨,對女朋友不忠,玩「車震」、吸毒、為討好金主而陪他上夜店,甚至安排女人。此外,拿政府輔導金去炒股票,到處借錢來應付公司一地開支。至於拍電影部份,會以各種欺騙手段來拍攝,但求拍到想要的效果。自申要拍攝偽記錄片,其實已有自嘲成份,具備趣味成份,難得鈕承澤在表演、劇本內容兩方面,都很踏實,交出理想成績,製作出一部拍攝手法新鮮的佳作來。

這部電影講出台灣電影界的困境,工作人員都很疲憊,心力交瘁,應付各種各樣的壓力。鈕承澤自編、自導、自演,確表現出這個苦況出來。他工作上所受到的壓力,亦影響到他與同居女友的關係,這種緊張亦在影片中表達得很好。演女友角色的張鈞甯,表演恰當,怪不得近年在台灣走紅。另外,影片寫鈕承澤與母親的關係,亦簡短到肉,效果不錯。

這部影片還有重點是寫2006年時候台灣紛繁蕪雜的社會和政治亂象,表現出電影作者對社會的關懷和社會良知。其中不少情節是有趣的,例如寫黑社會金主、政治人物等等,都很活靈活現。此外,多個街頭訪問和多位影視名人出鏡講生活快樂,也豐富了這部偽紀錄片的特色和內容。這部由陳國富(《非誠勿擾》、《風聲》)監製的不落俗套電影本可以有更佳回報,可是在競逐金馬獎時,遇上了李安的《色·戒》而敗下陣來,實在可惜。今回影片在香港上映,香港影迷

可要留意鈕承澤的第一部電影作品,而他的第二部電影便是賣座的《艋舺》。(《台風星光影展》觀影錄一)


#####

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公開閱讀。

[ #台灣電影 #2010電影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